診斷與分級
心臟衰竭的程度 (NYHA class)1
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徵狀嚴重性,來判斷患者心臟衰竭問題。
紐約心臟學會分等級方法(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)
為目前最常用的心臟衰竭分類:
級別I
體能活動沒有影響,日常活動不會導致疲勞、心悸及氣喘
級別II
進行體能活動時稍微受到限制,休息過後沒有不適,日常會感到疲勞、心悸及氣喘
級別III
體能活動明顯受到限制,休息過後沒有不適,輕量活動已感到疲勞、心悸及氣喘
級別IV
不能進行任何身體活動,靜止時也能感到疲勞、心悸及氣喘。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時,不適情況會加劇
美國心臟協會心臟衰竭等級指引
另一個由美國心臟協會推出的心臟衰竭等級指引, 根據患者的徵狀來
分為A、B、C、D 四個階段:
階段A
有心臟衰竭風險因素,例如高膽固醇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律不正等問題,沒有心臟病及相關徵狀,但有較高機會患心臟衰竭
階段B
被確診心臟病但沒有因心臟結構性變化而產生的徵狀
階段C
被確診心臟病並有相關徵狀
階段D
有嚴重心臟病而且持續出現心臟衰竭徵狀,需要積極地接受藥物治療
心臟衰竭診斷方法
1. 血液測試 (Blood Test)2
血液測試能檢查血液中鈉、鉀、膽固醇、白蛋白、肌酸酐等的水平,能反映腎及甲狀腺的運作,亦能測試N端腦利納肽前體濃度,以此推測有否患上心臟衰竭或其他疾病2

N端腦利納肽前體濃度測試 (NT-ProBNP Test)
N端腦利納肽前體是由心室分泌出,透過量度血液中N端腦利納肽前體的濃度和根據年齡,可分析左心室的泵血壓力。

年齡 正常濃度
0 - 74歲 < 125 pg/ml
75歲或以上 < 450 pg/ml


年齡 正常濃度
50歲以下 < 450 pg/ml
50歲以上 < 900 pg/ml
2. 心電圖 (Electrocardiogram)
心電圖記錄了心臟的電生理活動,可以檢查出不正常的心跳、判斷心臟是否肥大或負荷過重、不充足的氧及血液輸送等問題,醫生能藉此推斷有沒有患上心臟衰竭。
3. 心臟超音波檢查 (Echocardiography)
心臟超音波檢查是透過聲波來產生心臟的影像,能看到心瓣及心室的狀況,亦能觀察心臟跳動的情形,醫生以此來判斷心臟有沒有異常。
4. 胸部X光 (Chest X-ray)
胸部X光能產生心臟、肺、氣管、胸骨及脊椎的影像,透過觀察心臟大小及形狀的改變,能夠判斷是否患有心臟衰竭。
5. 心臟壓力測試 (Stress Test)
心臟壓力測試顯示出心臟在運動時的運作。通常會於跑步機或健身單車上進行,監測心跳、血壓及呼吸等變化,藉此診斷有沒有不規律的心跳、心臟衰竭等問題。
6. 磁力共振掃描 (Magnetic Resonance Image)
磁力共振掃描能產生詳細的內部結構影像,例如心瓣、心室及心臟肌肉,亦能顯示出血液流動的狀態,醫生利用影像分析心臟的情況。
7. 心導管檢查 (Cardiac Catheterization)
心導管檢查可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,冠狀動脈血管、心瓣膜開關等情況,從而分析血管有沒有堵塞或損壞。
8.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(Coronary Angiogram)
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利用X光檢查冠狀動脈有否收窄,以此評估血液供往心臟是否正常。

參考資料:
  1.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. (2017). Classes of heart failure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heart.org/en/health-topics/heart-failure/what-is-heart-failure/classes-of-heart-failure
  2. Cleveland Clinic. (2019, April 25). NT-proB-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(bnp)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my.clevelandclinic.org/health/diagnostics/16814-nt-prob-type-natriuretic-peptide-bnp
了解心臟衰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