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護談心
【醫+實測】心臟衰竭=心臟腐爛?原來心腎會互相影響加速衰竭!

 

心臟是人體的「泵血機器」,負責將血液和養分輸送到全身各處。然而,當這台「機器」出現故障時,身體的正常運作就會受到影響。心臟衰竭,顧名思義,就是心臟功能減弱,無法有效泵血,導致各個器官缺氧和營養不足,而無法正常運作。「醫+實測」街訪發現大部分受訪者對心臟衰竭的成因和症狀都一知半解,心臟科專科黃世民醫生提醒大家,心臟衰竭輕則影響日常生活,重則可致命,及早識別病徵和預防尤其重要!

 

為何心臟會「衰竭」?

心臟衰竭的成因眾多,常見的有疾病因素,包括冠心病、高血壓和心瓣問題等1,這些疾病會增加心臟的負擔,長期下來導致心臟泵血功能下降。此外,不良生活習慣如肥胖、吸煙和酗酒也會悄悄損害心臟健康。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,隨著年紀增長,心臟機能自然退化,因此老年人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也相對較高。

心臟衰竭常見成因包括冠心病、高血壓和心瓣問題等

 

心臟衰竭有跡可循嗎?

不少人以為心臟衰竭會有明顯胸痛、心絞痛等症狀,其實心臟衰竭的症狀因人而異,嚴重程度也各有不同,一些症狀較不明顯,容易被忽視。典型症狀包括呼吸不順、過度疲倦、下肢水腫、心跳加速和長期咳嗽等,非典型症狀則包括作嘔、食慾不振、頭暈、夜間頻尿等1,2。這些看似與心臟無關的問題,可能正是心臟衰竭的早期信號。由於症狀不明顯或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,不少患者未能及時察覺,導致延誤治療。因此,認識這些徵兆並及早求醫至關重要。

部分心臟衰竭症狀不明顯,如未能及時察覺,或會延誤治療

 

心腎互相影響 惡性循環要留神

預防勝於治療,高危人士應特別注意早期篩查,若患有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糖尿病、肥胖、有心臟病家族史,應該定期檢查心臟功能3,以便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衰風險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心臟衰竭與慢性腎病息息相關,心臟和腎臟功能會互相影響,容易形成惡性循環。接近一半的心臟衰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受損,而17%至50%的慢性腎病患者同時患有心臟衰竭4。因此,管理好慢性腎病也是預防心臟衰竭的重要一環。

 

如何預防心臟衰竭?

首要是改善生活習慣,保持健康體重、戒煙、限制酒精攝取、適量運動和均衡飲食,都是有效提升心臟健康。除此之外,如果已患有三高,就要控制好血壓、血糖及膽固醇,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考慮使用SGLT2抑制劑,這類藥物不僅能控制血糖,還能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5。另一方面高危人士需要定期量度血壓及體重,當發現明顯變化或身體出現症狀,就要及早求醫。

控制好三高有助預防心臟衰竭

 

心臟衰竭並非「無聲殺手」,只要了解病徵、及早檢查,加上良好生活習慣和適當藥物治療,就可以有效預防或控制心衰病情。

 

 

如有任何關於您的治療的疑問,請向您的醫生或藥劑師查詢。

以上資訊由阿斯利康全力支持。

HK-11828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https://www.mayoclinic.org/diseases-conditions/heart-failure/symptoms-causes/syc-20373142
  2. https://my.clevelandclinic.org/health/diseases/17069-heart-failure-understanding-heart-failure
  3. https://www.cdc.gov/heart-disease/risk-factors/index.html
  4. https://journals.sagepub.com/doi/10.1177/26324636241230375?icid=int.sj-full-text.similar-articles.9
  5. https://www.jacc.org/doi/10.1016/j.jacc.2018.02.078
返回